第1283章 滴血认亲(1 / 2)

刑宋 沐轶 1805 字 16天前

卓然只是思索片刻,便立即想到一首名句。乃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或许可以抄录给他,于是提笔走到书桌前。

萧公子抢步上前替他研墨,天寒地冻,先前卓然写书信时研的墨已经干了。他又倒了两滴温水,挽起袖子开始慢慢磨了起来。卓然瞟眼看见他袖管里的手臂,雪白如皓月一般。便心下肯定,这萧公子应该是女扮男装。心中觉得好奇,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来参加科举考试,难不成他真要金榜题名做状元吗?

不过辽朝并不像宋朝那样古板,兴许就有他合理之处,大不了一笑了之也不会惹麻烦。毕竟这是恩科,说了谁都可以参加考试,也没有刻意的说女人不能考。只不过是女人不参加科考,考试是约定俗成的事情而已。

卓然见他把墨磨好之后,提笔蘸了墨瞧了他一眼,笔走龙蛇写了起来。

卓然附身的小县尉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科举进士出身,是跟苏轼一个金榜上出来的科举进士。这文笔固然比不上苏轼,但这笔字却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这些接触汉人文化本来就不太多的女真人面前,更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萧书生慢慢吟诵,惊喜交加。等到卓然写完,他完整的吟诵了一遍: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震古烁今,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至千百年为人所传诵。自然能够让这萧书生惊骇动容,欢喜不已。

萧书生拿着那首诗欣喜的说道:“这下成了。有了这东西我的美梦便可以实现了。”

卓然见到如此得意忘形,显然是欢喜的不得了。不由诧异说道:“公子要拿这首诗去实现你的梦想吗?”

萧书生频频点头,说道:“不过咱们话可说到前头。这诗给了我,你可不能给别人,自己也不能用了。这诗以后可就是我写的了,明白不?”

卓然微笑点头说:“这诗本来就是我送给公子做谢礼的。以后公子尽管用,我不会再用了。”

“那可多谢了!”

正说着话,小青已经叫伙计捧着食盒,拿了几盘菜上来了。都是她做的,还拿了一壶酒,把原来旧的菜肴都撤走了。

趁这工夫,书生赶紧把那诗作卷好放入袖笼中,重新落座。之后这书生整个换了个人似的,谈笑风生,频频举杯,仿佛十分高兴。他们一直喝到深夜,这才尽兴而散。

三天之后就要参加科举考试了,卓然是正儿八经的金榜题名的进士,又是大宋举行的科举。而且是被称为千百年科举考试中最璀璨的一科的进士。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就在这一榜,苏轼、苏辙、曾巩。另外还有儒学圣贤程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及吕惠卿、章惇等北宋名臣。都是卓然的同榜同学。

由此可见这一版的质量,也说明卓然附身的那小县尉的文笔还真不是吹的,只是他做学问可以,但是不会破案而已。现在让他到辽朝来参加科举,这就好像一个高中生参加一个初中生的期末考试,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辽朝推行汉字,官制以及科举制度全都是照搬大宋朝的,包括考试的内容也都是。虽然契丹文是正式的文字,但是科举考试却是用汉文进行。当然,你要愿意用契丹文来做题也没问题。

只是契丹文相对很简单,没办法像汉文那样写出很古雅高深的道理来,也就不可能写出太好的文章,因此但凡有学问的,一般都不会选择用契丹文做题的。因为没办法表达很多深邃的思想和治国理念。

卓然虽然胸有成竹,可是他还是准备趁这三天复习一下。所以第二天他便带着小青到书铺买了几套书回来,都是四书五经。

卓然在房中摇头晃脑的正准备开始读,忽听得街下面人声鼎沸,嚷嚷着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卓然赶紧来到窗前,推开门窗往下一看。街上来了一队兵士,抬着一个箩筐,箩筐上有一副骨骸。穿着铠甲,锈迹斑斑,上面还有不少土。一看就知道应该是从高粱河挖出来的尸骨。

兵士们叫嚷着闲人闪开,护送着那句骨骸往阜阳方向去了。小青见卓然关心,立刻跑下去打听。过了一会儿,跑上来对卓然说道:“公子,好像他们找到了一具怀疑是战死沙场的皇子的骨骸,类似的骨骸已经找到了二三十具了。也不知道哪一具才是皇子的。”

卓然眼珠一转,说道:“你上街给我买一套道士的道袍来。——咱们两条腿走路,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小青有些不明白,说道:“少爷,你这话啥意思啊?”

“我们目的是要作官,然后利用辽朝的驿战来寻找你家姑娘,对吧?”

小青点了点头说:“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