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九章 蓄势待发(1 / 2)

大周王侯 大苹果 1830 字 16天前

时间如白驹过隙,流逝飞快。晦涩阴暗寒冷混乱的冬天很快过去,随着正月过去,天气一天天的转暖,气温一天天的回升。冰雪消融,春水涨溪,柳树开始变绿,小草开始冒芽。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着春天的蓬勃待起的气息,就好像在等待一个契机,便进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日盛景之中。

天下局势也如是,随着冰雪消融大地回春,蛰伏准备了一个冬天的辽国南北双方和女真人也都做好了准备。数月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他们要为着各自的目的而进行拼杀了。局势也如这春天将至一般不可阻挡,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岩浆一般不可遏制。

大周境内在这个冬天也并不安静。因为赋税的加重,很多贫苦之家在这个冬天里彻底破产。他们不得不将仅有的田产卖出去换的银两渡过这个新年。但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很快,陷入绝境的百姓们便只能四处流亡乞讨,沦为流民了。

大周朝廷在目前的情形下根本没有能力赈济灾民。事实上正是朝廷的所为才造成了如此的局面,朝廷连辽国的赔偿物资都还没有偿付完成,又怎有余力去拯救这些百姓。当初杨俊为枢密使的随后,流民们还有一处可选择的地方,便是青壮流民可以通过参军获得一些兵饷粮食养活家人,但这一条路早已被封死。吕中天任枢密使之后完全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在外界内部局面如此紧张的情形下,吕中天反而裁减了大量边镇兵额。

吕中天的理由其实也很有道理,边镇大量的兵士都是混吃等死之辈,根本不具备作战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这帮人在杨俊手中是被养起来的,这虽然对于流民有收容作用,但是却耗费了大量朝廷的钱粮资源。而这些都成为了杨俊博得个人在军中的威望和声誉的工具,成就了他杨俊和他的那些军中的亲信将领。当下朝廷财政已经渐趋崩溃之时,裁减这些人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以渡过难关。这显然是个极为让人信服的理由。

另一个理由是,如今大周和辽人已经签订了和议,只要大周履行和议的话,辽人也不会再对大周用兵。虽然辽国内部发生了大事,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无论谁最终统一了辽国,只要大周履行和议的内容,便不虞对方会进攻大周。从这个层面来说,边镇大军的数量也无需再维持原本的庞大数量了,只需要有足够的防守兵力则可。

这两条理由让朝廷上下人等毫无反驳的余地,确实,朝廷现在已经揭不开锅了,倘若再不采取措施,让财税达到收支平衡的话,那么很可能连官员们的俸禄都要发不出了。虽然很多人质疑吕中天这种在军队上动手节省银两的作法是否明智,毕竟兵者国之大事,是大周存续的根本保障,这么做是否会对大周的安全有影响。但是,在面临俸禄都要领不到的情形下,很多人闭上了嘴巴。朝廷要渡过难关,自己也是要过日子的。一旦俸禄都发不出来,拿什么维持家中妻妾成群的开销,拿什么去维持宴饮风雅的生活?吃惯了酒肉的嘴巴和肚子可容不下粗茶淡饭。穿惯了绫罗绸缎的身体可穿不得粗布葛衣。日子都不好过了,还管什么国家大事?还有何体面可言?

这个冬天,大周边镇和地方兵马从一百二十万裁减到了九十万。当然为了安抚袁振乾的西北军,二十五万西北军一个也没动,主要裁减的是内地州府驻军和东北边境的边军。各州府的驻军统统砍掉一半兵额,以能维持本地治安秩序便可。如杭州这样的大州府为例,驻扎的宁海军属于海上和陆都要维持治安的双军额编制,人数在十个营五千多人。现在只保留一军之数两千五百人。这个数字其实已经已经很难保证地方上的治安了,因为所辖地盘太大,光是一个杭州府,两千五百人想要维持这个百万大城的治安那绝对是一件极为艰难之事。更不要说还有所辖各县,东面的沿海之地了。

东北边镇原本驻军七十万,在杨俊兵败之后兵马减少到四十余万,后经过迅速的补充达到六十万之数。这一次也被一刀砍掉四成,裁减掉二十余万,只剩下三十六七万兵马驻扎在主要的边镇城池之中。整个大周的兵马除了禁军和西北军没有被裁减之外,其他统统被砍。

数十万士兵说裁便裁,当初方敦孺和严正肃想干却到死都干不成的事情,被吕中天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干成了。可真是快刀斩乱麻,看起来似乎吕宰相的本事要比严方二人大的多。然而,有识之士可都心中忧虑重重。在这个时候为了减小财政压力而裁减军队,明显是饮鸩止渴的作法。乱局之时,难道不是更要优先保证军队的稳定恢复军队的士气做好防备么?而且,大周内部已经流民四起,这裁减下来的数十万士兵何处安置?这可不止是这几十万士兵的生计,他们的身后更有上百万的家人也将因此陷入困顿的境地。本就流民四起,再加上这大裁军之举,怕是天下要乱了套了。

结果很快便显现出来,饥寒交迫的流民们开始闹事。为了活下去他们起初只是四处乞讨,后来便有人开始打家劫舍抢夺财物,更有人四处偷窃抢劫,冲击大户人家,干出许多杀人放火之事。而朝廷的策略只有一个:镇压!打不过辽人还管不了这些百姓么?在吕中天的命令下,各州府兵马对流民毫不客气,强力镇压,杀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