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责任分散效应(2 / 2)

急案特攻 摸底牌 1813 字 20天前

金玉琴相当不自在的站了起来,拉着衣角,扭扭捏捏的跟着杜克施出了办公室门。这位保教老师才二十刚出头,看的还算干净。

杜克施从进入校长办公室就注意到此女一直低着头,且是最少同其他人交流的一个。在最初审视的三分钟里,金玉琴也是把头压得最低,从头到尾不敢去看杜克施。特别是在校长韩伊莹指出金玉琴是当时负责男生如厕的老师时,金玉琴更是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一般。

一路走回教室,这个女人也是一言不发。她的举止神态已经表明,她有些慌神了。

“金老师,你好像走过了。”

“没,还没到呢!”金玉琴的声音压得非常低,没有停下脚步。直至到了小一班门口,她才非常自然的拐了进去。

杜克施当然没她了解怎么走这条路,他那句话本身就带着试探。

要想测试谎言,可以用另一个谎言来将对方引入圈套。这是测谎者常用的套路。刚才此举也可以看出金玉琴即使非常慌神,但是她的脑子还是清楚,并没有在那一刻进入圈套。

在进入教室后,金玉琴指着隔壁道:“通常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在上课间隙去上厕所。我当时带着男生去往那边。我的确看见张小鹏进出过厕所。在他出去之后,我就没关注了。毕竟孩子那么多,我不可能面面俱到。”

学校安排至少三名老师在场,就是要做到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但是这也就出现另了一个问题,便是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是最著名的心理学十大心理效应之一,其起源是1964年3月13日夜,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得出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这种心理效应用到此处为:当时因为三名老师在场,造成极有可能三人都没留意到张小鹏具体去了哪?以及张小鹏怎么离开厕所和教室的情况。实际上,根据班主任李雪莉所言,她也最终承认,确实没注意张小鹏是否回到座位。

所以,现在金玉琴只是确认张小鹏进出过厕所。那张小鹏进出过几次厕所?特别是出了厕所后去了哪,这便成了疑点!

杜克施亲自进出厕所,自己观察路线。从厕所回到教室座位的距离不长。如果有其他人出现,老师确实能注意到。除非是三名老师集体撒谎,否则,不可能造成有人带走张小鹏却没人看见的现象。

“所以,张小鹏只能是自己从厕所出来后,并没有回到座位,而是沿着走廊去往别处!”杜克施也在走廊上来回,脑海中构建各种可能,“那张小鹏是他自己离开的,还是有人带走的?”

真正离开了三名老师视线范围,如果再有人出现带走张小鹏,确实更难有人注意到了。因为,这之后不仅仅是原先三名老师责任分散效应,而是更多处在同一楼层老师的责任分散。

警方已经搜索了整所学校,一直没发现张小鹏在哪。如果没有那张字条和血迹,甚至可以怀疑张小鹏自己走失。但是那张字条出现,意义就不一样了。以张小鹏四岁的智力水平,他是无论如何不会留下那四个字,还同时弄上狗血效果。

杜克施凝眉思索问道:“你是保教老师,负责照顾班上学生的生活安全。你有没有发现张小鹏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金玉琴没有犹豫,点头道:“张小鹏和其他小朋友比起来,相对调皮,甚至可以说霸道了一些。虽然年岁小,但是他经常主动找其他小朋友打架。”

“是不是和他母亲一样霸道?”

“他妈妈那样子倒不是霸道,只是冲动而已。如果你看见他爸爸,才知道什么叫霸道。张小鹏像极了他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