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2 / 2)

锦绣绒华 贰柒柒柒 1338 字 1个月前

“当然。”元盛帝颔首。

“那奴才就替汪氏讨个实惠吧,”坤宁将两淮盐运使司呈上的申购名录呈上。

看着那上面第一行名字,元盛帝忽的笑了,摇头叹道,“商人啊,还真不吃亏!”

.......

汪家的2万盐引在博泰班师回到京师的同时批下来了,同时为了嘉奖汪家多次捐助金军,朝廷还额外赠送了二千盐引。为了不多事,两淮盐运使司低调的让汪家人将盐引票子领走了,并未声张。余下的就按原申报的发放盐引票。

就这样,难得开放的盐引申购就结束了。汪家占了两淮份额的一大块,而且凭盐引票正式经营起了盐业。

很快,汪家迅速收回了本金,一年内还清了票号的贷款,再以后,每年的厚利稳稳的进入汪家的库房。以此为本,汪家买下几家商铺,扩大其余的生产经营,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事是筹建了吴勉梦想已久的刻书坊“师古斋”。

吴勉稳稳地当了两年县视学,期间趁着差事间隙,收集整理藏书,尤其是遍访名医,收集药方,尤其是对一大堆的验方进行纠正校验,稳稳的积累了一大堆可供出版的书籍内容;另在扬州境内寻了合适的地方,建起了藏书楼和刻坊,招募了工匠,从徽州采购了上好的纸张、木材和油墨等。

等一切就绪后,吴勉低调地辞了官,从此专心开始了刻书。“师古斋“藏书楼和刻书坊,乍一起始便以规模大,分工细,雕刻精而受到了好评。吴勉自身博学好古,自行编撰了《对类考注》、《师古斋汇聚简便方》,成为师古斋打响书林的第一炮。此后,师古斋所刻图书内容广泛,经史子集、丛书、类书等。且校勘精审,刻工讲究,尤其偏重校刻医学典籍,刊行《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学六种》、《痘症大全》、《类证活人书》、《医经溯洄集》、《秘传证治要诀》、《黄帝针灸甲乙经》、《伤寒六书》、《脉经》等等,因医书广受医林及市井百姓的欢迎,而广获利,而其余经史子集书籍亦皆因其质优精美,吴勉更受汪家染布坊的启发,在书中采用了多色套印的技术,将精美的版画与色彩结合起来,其配图套色之丰富,冠绝天下,为科举士子、天下读书人所珍藏。

汪岐兰曾资助吴勉十万两用于筹建“师古斋”,在吴勉的积极经营下,“师古斋”声名远扬,所出供不应求,书商慕名前来者络绎不绝,加上书价本就随行就市,盈利颇丰,吴勉的“师古斋”很快便成了除盐业外,汪家旗下另一驾忙着运银的马车。

对此,永璐和宋怀玉羡慕不已,虽然他们已经在扬州开了十几家点心铺子了,但论赚钱的速度只能望汪家项背。所幸的事是,生孩子的速度,永璐一直引以为豪。大儿子还未满一岁,宋怀玉已经怀上了第二胎。

“老婆,这次咱们生个闺女,将汪岐兰的儿子珩儿,吊来当金龟婿。”永璐算盘打得啪啪的。

宋怀玉剐了他一眼,“老公,你能不能别那么肤浅,看上人家的钱财!”永璐正待检讨,便听到“我看上的,可是人家的相貌,你看那珩儿,长得多好看啊!”

得,感情她不肤浅,永璐努力控制住自己的白眼。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夫妻两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便是怎么也要和汪家成为亲家。

而被宋怀玉称为“扬州首富妇”的汪岐兰,依然居住在那个小院子里,衣食简朴,出入低调。财源滚滚自是好事,然而最好的是,她的珩儿一直健健康康的,活泼可爱。吴勉只要有空闲,便带着他玩耍,扛在肩头,举在头上,满院子的跑。有时珩儿太顽皮了,她要约束,吴勉老拦着她,“男孩子任他去,只要顾着安全,便让他都动着,锻炼出筋骨来。”汪岐兰无法,便只好由他俩去。

珩儿亦最喜他的父亲,父亲一归家,便围着父亲打转,不肯离开半寸。汪岐兰心里暗暗嫉妒,可听到两父子欢乐的嬉笑声,忽的又觉得幸福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