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新闻学导论》,扔。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扔。

杂七杂八的试卷,那更该扔了。

编织袋都快装满了,辛晚成随手把试卷扔进编织袋,试卷又掉回她脚边。辛晚成捡起它,准备团成一团再扔,手却定住。

她终於知道「叶南平」这个名字爲何如此耳熟。

手中这张试卷,最后一道大题配了张战地照片,让考生做详细的新闻图解。她那道题空着,一个字没写,气得导师卷着卷子敲她脑门。

这张战地照片,出自一个叫叶南平的摄影师之手。

这人最早也是新闻出身,做过战地记者,他在叙利亚拍摄到的这张照片,一度有望评选普利策奖。那年他22岁。

但最终这张照片不仅没帮他功成名就,反倒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照片中的叙利亚难民抱着婴儿想要拼死挤上救援艇,求生的渴望几乎冲出镜头。叶南平按下快门的瞬间,难民突遭反政府武装的机枪扫射,屍沉海中。那个婴儿最后也被发现溺亡在了浅滩。

叶南平记录下了这个死亡瞬间,但若当时他没有选择按下快门,而是放下相机拉难民一把,或许能救两条命。

那个战地记者叶南平的结局,导师当时没说。

如果这和In studio的首席摄影师是同一个人,那他在职业道德受到如此大的质疑后,却没有受到任何良心的谴责,转型商业摄影还这么成功,该駡他没良心还是该夸他心理素质强?这就见仁见智了。

听说叶南平刚从国外拍完回来,AD准备直接带着策划案去机场堵人,可最新一版策划案刚连夜讨论完,还在做最后的书面调整,AD等不及了,只能先去机场。

策划案是由带辛晚成的组长Linda负责的,AD在先行去往机场的路上一个电话怪罪回来,原本准备自己单独去一趟机场的Linda,直接把辛晚成也拎上了。

万一这份策划案没能及时送到机场,这个小实习生还能直接顶上去替她背锅。

辛晚成虽说刚入职场,但也能猜到组长把她带上是存了什么心思,反正她也不喜欢这份工作,被炒就被炒吧。顺便还能请组长走个顺水人情,帮她引荐到别的摄影工作室去实习——前提是组长真如她自己之前吹嘘的那样,认识摄影圈的这腕儿那腕儿。

在车上聊到这位叶南平的八卦,Linda还真有点印象,毕竟在这个圈里她也算资深:「好像是有这么一出。那张照片没能让他获奖,反倒把名声搞臭了。」

「那大家还抢着用他?」

Linda睨一眼提问的这个小白痴:「这都六七年过去了,这人啊,忘性都大,今天駡完这个,明天调转枪口駡那个。再说了,墙倒才众人推,只要你足够成功,谁会揪着你的黑历史不放?更何况他现在借着做慈善的名头,可把自己洗得白白的。」

拍战地照是爲了拿奖,做慈善是爲了洗白,妥妥的投机主义者,辛晚成摇头。

到达首都机场的T3停车场已经是半小时后,AD那边还没有电话打过来,证明她们到的还不算晚。

Linda和辛晚成下了车,火急火燎地朝航站楼奔,正是机场的客流高峰,辛晚成穿平底,Linda穿高跟,渐渐落后了辛晚成一大截,辛晚成回头寻她,却有一抹熟悉的颀长身影,自那片人头攒动间忽地映入余光,令辛晚成脚下猛地一停。

摩纳哥的海边,黑夜中的侧影,在辛晚成脑中稍纵即逝。

不可能……

辛晚成诧异之余,正要循着这抹余光转过头去仔细看看,却与迎面走来的老外撞到了一起。

辛晚成对那老外声说了句「sorry」的工夫,抬头再看,之前那个熟悉的身影,早已不知去向。

原本被落在后头的Linda也赶了上来,拽起她的胳膊就走:「还磨蹭什么,赶紧的。」

Linda拽着辛晚成没走几米,手机就响了。

一看是AD打来的电话,便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接起来没有好消息——

AD只堵到了叶南平的助理,让叶南平溜了。

但好在AD手头还有叶南平的车牌号,他把车牌号发给了Linda。可让两个女人去偌大一个停车场找辆车?

Linda明显不乐意,转着酸疼的脚踝,没接话。AD在手机另一端放话:「这事要是黄了,你俩都别干了!」

音量很大,及时没开扩音,Linda一旁的辛晚成都听得一清二楚。

二人第一时间回到停车场,辛晚成转左,Linda转右,分头找车。叶南平开的是辆大G,尾号335,放眼过去,那么多车,怎么大海捞针?

辛晚成从A区找到B区,已经有点心灰意冷。低头看一眼手表,她已经找了五分钟,怕是叶南平早就开车走了。

辛晚成站在右拐道上低头看手机,挡了别人的路还不自知,直到一声短促的喇叭声响起,辛晚成才下意识退后半步,让对方车先过。

退后的同时抬头一看——

大G,尾号335。

按她喇叭的,不正是她要找的车?

看来这不是大海捞针,而是守株待兔。

辛晚成想也没想,直接脚下一滑,整个人倒向地上。

……

大G猛地一刹车。

坐在后座的叶南平抬了半边眉,与司机的目光在后视镜里交汇。

「好像是碰瓷的。」

司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