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物伤其类,文官们对于中风的赵士值的遭遇,自然也是同情的,赵士值善于表面文章,和同僚关系不错,他中风后不少人前去探望,亲眼见赵府愁云惨雾,丧妻又重病的赵士值一夜老了十岁,五个小姨子整天哭哭啼啼,偌大一个清贵府第,短短几日便现出衰败景象,令人心惊。
很多人从赵士值的现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都觉得似乎到目前为止,和女王陛下沾上边的事情和人,都没有一个好收梢。短短数月,桑侗败在她手下,成孤漠死了唯一独子,赵士值死了老婆连自己都没保住。尤其桑家,根基深厚的百年豪门,败得莫名其妙。朝中已经有女王“煞星照命”的闲话出来,继亢龙军之后,大荒的文官派系,也对女王陛下的存在,出现了抵触情绪。
更不要说那些捍卫旧传统的老臣们,除了大贤者常方等几人坚持捍卫女王,认为大荒不可缺女王之外,其余人大多觉得女王离经叛道,气质迥异于历代女王,观其言行,放纵恣肆,必定不会是个安分人物,且手段繁杂,行事诡异,只恐心怀叵测,对大荒王权有翻覆之祸。
和朝廷几乎形成同盟的反感不安相对应的,是民间现今对景横波的无上拥戴和好评,大人物的生死和百姓无关,百姓只喜欢那些将他们的死活放在心上的人,赵士值和他夫人的遭遇,也让百姓拍手称快——赵府盘剥百姓,抢占民居,以各种手段欺骗强索贫家女子,早已民怨沸腾。
当然,民间反应越好,大臣们越不乐意,某种程度上,封建士大夫阶层和普通百姓阶层,其利益从来都根本对立。
冲突和矛盾那般鲜明地摆在面前:士大夫阶层和百姓的矛盾、不甘于做傀儡的女王和希望女王继续循规蹈矩的群臣们的矛盾、军方高层和女王的矛盾、文官派系和女王的矛盾……都渐渐汇聚成一片尖锐的压力,插入帝歌城的最中心。
景横波并没有直面这样的压力,很多事情被宫胤压下,但景横波能感觉到听政时众人越来越不怀好意的目光,能看到宫胤案头堆得越来越高的折子,这些以火漆密封的折子,宫胤从来不让她看,但她能猜得到内容——不外乎就是攻击女王,或者废黜她的提议。
事情在往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上次赵府抓到的那个刺客,在审问中突然死亡,蒙虎将人交过去的时候,已经再三关照小心,但还是出了岔子。接着又有流言出来,说刺客其实还是女王派去的,这是在杀人灭口。
景横波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宫胤的压力,虽然他一言不发,但是睡得更迟,出去得更多,召见群臣也更多,有时候静庭灯火一夜不熄,有时候半夜还能听见官员愤怒的声音,每次这样的愤怒争执声过后,第二天大朝会,就会少一两个官员,而当日的朝会气氛,就会更加凝重肃杀。
体现紧张感的,还有宫卫的调整,亢龙军被调出宫廷守卫,由玉照军全权接手。随即不多久,亢龙军相当一批中层将领被查出克扣军饷,发配边疆沼泽,宫胤新提拔了一批普通出身子弟,并在帝歌百姓中开始招新兵。
动亢龙,无疑宫胤在自断臂膀,但重组军方将领,带来的又是另一轮的紧张气氛。没有人能猜得到宫胤打算做什么,为什么平白无故地忽然要动亢龙军,导致帝歌的局势紧绷,因为在所有人看来,女王不合格,换了就是,根本不值得大动刀兵。对于宫胤这个永远稳坐最高莲台的国师来说,他只要高踞上座,轻轻点头就可以了。
高踞莲台的神,现在却似乎慢慢举起了刀,下一步刀会落在谁的头上?
大荒朝野,无声角力,在力量逐鹿的交汇地,却有一片宁静的真空。
那片真空,覆在景横波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