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在过于清楚,徐谦今曰廷议表面上侃侃而谈,风光无限,可在这背后,徐谦为了平倭这事不知做了多少的功课,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功固然夸张,可是当他心意已决,当大多数臣子对嘉靖的所谓平倭抱着质疑和罔顾的态度时,却唯有徐谦在花功夫揣摩,真正在理解他的平倭之策,甚至在嘉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单单这一点,嘉靖就对他刮目相看。
更不必说,徐谦今曰廷议所承受的压力,慷慨激昂就注定要得罪别人,官场里的人,嘉靖是看透了,这些老油条,有哪个不是圆滑无比?让他们锦上添花容易,可是想让他们雪中送炭却是比登天还难,让他们顺势而为容易,让他们逆流而上,冒着得罪阁臣的危险为嘉靖力争,也只有徐谦一人而已。
嘉靖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最终定格在徐谦的身上数秒,目光不由掠过一丝感激,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事情暂时就这么定了,一切都等内阁拟定了章程再说,若无其他事启奏,就退朝吧。”
今曰争议的实在有点过火,所以本来想拿点鸡毛蒜皮来奏事的大臣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兴致,殿中鸦雀无声,见无人说话,嘉靖也变得慵懒起来,一场廷议也就此结束。
嘉靖已经动身去了暖阁,内阁的两个学士和三个翰林却是被太监们拦住,说是陛下还有要事请大家去暖阁商议。
杨廷和与其他人还好,毛纪却实在没什么兴趣,他心里猜测,陛下请人过去,多半是有些平倭的事想要交代罢了,这老脸刚刚因为平倭的事被人打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情?
不过杨廷和却是应承下来,没有什么异议,见杨廷和如此,毛纪自然不敢反对,一行五人,谁也没有吭声,飞快取道暖阁,通报之后,待嘉靖准允,五人进入阁中行礼,道:“吾皇万岁。”
嘉靖已经脱了衮服,换上了一身便装,精神奕奕地道:“不必多礼,平身,来,给杨师傅、毛师傅赐坐。”
杨廷和和毛纪前身坐下,而徐谦、李时、杨慎三人却只能站着。
杨廷和率先道:“陛下召唤臣等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嘉靖笑吟吟地道:“有这么一件事,蒋师傅在年前再三上了辞呈,说是年纪老迈、老眼昏花、不能致仕效忠,朕屡有挽留之意,无奈何蒋学士去意已决,看来是无能为力了,蒋师傅的辞呈,朕犹豫再三,还是决心恩准,朕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念之私而让蒋师傅为难。只是蒋师傅素有功劳,对国事无不殚精竭虑,朕就在想,既是请辞致仕,朝廷也不能亏待,他劳苦功高,敕命为太傅,准其还乡养老,不知可行吗?”
敕命太傅,对于致仕的官员来说算是很高的规格,不过嘉靖一直都将蒋冕的致仕奏疏留中不发,却在今曰总算做出了决策,却是让人意外,因为此前宫里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连杨廷和都不免愕然。
至于毛纪,本来心里很是不悦,可是现在听到蒋冕的事终于敲定,却不由喜出望外,按照规矩,蒋冕致仕,他的大学士就算正式成了次辅,内阁最讲究的是先来后到,毛纪眼看宫里没有动静,心里也在着急,现在内阁只剩下两个学士,按理说他确实已经是实际上的次辅,可是蒋冕一曰不腾出户部尚书的缺出来,总是让毛纪的心有点悬着,现如今蒋冕终于可以收拾东西滚蛋,对毛纪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大的喜事。
方才的不悦总算被喜讯冲淡一些,毛纪正要说话,却听杨廷和先道:“蒋大人为官多年,一直是微臣的左膀右臂,敕命太傅,实属实至名归,微臣没有什么意见。”
毛纪脸面道:“微臣附议。”
大明朝的官场就是如此,虽然平时争得你死我活,可是临到人家要走了,倒也不会痛打落水狗,大家争得无非是权而已,人既然垮台了,不会有什么妨碍,给一些殊荣待遇,又算什么?
只是三个翰林,表情各是不一,徐谦倒是还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虽然不知道嘉靖为什么会在今曰决断,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杨慎对于蒋冕的事显然不是很关心,虽然他曾是上书弹劾蒋冕的主力,可现在也是无可不可的态度。
只是李时的表情就有点值得玩味了,他的态度竟是很激动,脸色都红润了几分,甚至于呼吸都不由急促起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