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2 / 2)

农家恶妇 南岛樱桃 2956 字 5天前

家里既然开了口,就是已经商量过的,朱宏志没办法只能接受,他这段时间就在准备办学堂的事,但是遇上很多困难,因为没考上秀才,村里对他有质疑。

本来这根何小菊没关系,她就是最近得闲揣着瓜子来找何娇杏说话,堂姐妹两个闲侃提到的。

何娇杏听说朱宏志虽然没考上秀才,也是很多年的读书人,能说会写的,她就在心里记了一笔,在送走何小菊之后抱着闺女跑了趟大哥大嫂家。

这时候刘枣花那肚子都很大了,何娇杏过去的时候就看见她在藤椅上坐着,手里端着碗糖水蛋吃,一边吃一边使唤程家富。

看见财神爷过来,她立刻就要起身,让何娇杏劝住。

“你坐好,别吓唬人了。”

刘枣花嘿嘿问她:“弟妹有事找我?还是来商量发财大计?”

何娇杏:……

“不是做买卖的事,我听说朱家的读书人回村了,准备在村里办学,来问问你是不是送铁牛去认几个字?”

“朱大志回村我知道,却没听说要办学堂,弟妹你从哪儿打听来?”

“我堂妹不是嫁到朱家,她跟我闲聊时说起来的,说已经有计划了,还没声张开。”何小菊说的是他们还没想好怎么收钱,假如说朱宏志能考上秀才,秀才回村办学就容易很多,偏他没考上。就感觉身板不够硬,怕招不到人。这个话何娇杏没传,只问刘枣花要是朱家的学堂真办起来了,是不是就把铁牛送过去?铁牛也有七八岁,现在还没到帮家里做事的时候正好去读几年书,回头瞧着天分不行的话,及时打住,再回来帮衬家里岁数上也正好合适。

家里穷的时候刘枣花是绝不会考虑这种事的,读书它费钱。

现在有点底子,她也愿意看铁牛多学点本事,就哪怕不去参加那些考试,能认字也是好事情。

刘枣花答应得快,跟着还去了解了一下读书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别人告诉她等学堂办起来,到那时夫子会告诉大家要些什么,现在嘛……先给他取个亮堂的大名,总不能都读书认字了还跟人说我叫铁牛。

刘枣花跟程家富商量的时候,程家富张嘴就来,说孝悌忠信挨着排:“铁牛是老大,取个孝,后面的跟着顺下去就是,多简单?”

又要说,但凡是一大家子这种,儿子家取名要跟辈分走,程家这边老爷子是来字辈,他们其实是三兄弟带两姐妹,五个里头现在只剩下四个,有个挂了。

那一辈很多都疏远了,暂且不说,往下是家字辈,家字辈下面是守字辈。

没错,铁牛他是守字辈的。

因为他是老大,程家富一下真没想起来,刘枣花前头琢磨了半天,她心里有这个数,听说孝悌忠信挨着排人气得差点动了胎气。等程家富意识到这个问题,抬手给了自己好几个嘴巴子,大名没取出来呢,先闹个笑话。

这一年刘枣花一直都很开朗,被气到还是头一回,黄氏听说她不好还赶过去问了一声。

本以为大媳妇又憋不住作起来,弄明白是咋回事后,黄氏抄着烧火棍追了程家富几条乡道,跑出去半个村。程家兴刚才上屠户家割了肉,提着往回走,就看到乡下土路上有两个眼熟的人在拔足狂奔。

仔细一看,好家伙!是娘追着大哥在跑!他俩跑的飞快!

他停下脚步,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娘你干啥?”

黄氏远远看他一眼:“我这会儿没空搭理你,看我不把这蠢货的腿打断!”

腿终究还是没打断,程家富也实实在在挨了几下,等收拾完老大,黄氏喘了口大气这才掉头往回走,回来咕咚灌了一整碗茶叶水,擦了擦嘴,这才跟满是好奇的老三两口子说起来。

“不是说朱家的要在村里办学堂了?刘氏她也想送铁牛去,就跟老大商量给铁牛取个大名。”

程家兴一挑眉,更不懂了:“取个名怎么差点闹出命案?娘你追着大哥跑啥?”

黄氏想起来还是很气,问程家兴:“你知道他咋说的?你大哥啊,他想着你爹给你们取名顺的富贵兴旺,他跟刘氏说就照着孝悌忠信排下去。”

程家兴:……

“啥???”

“他说依着孝悌忠信顺下去,铁牛是老大,取个孝字!”

看程家兴表情都龟裂了,何娇杏还纳闷。也不能怪她纳闷,铁牛是家里的大孙子,他是全家第一个取大名的。程来财那一房倒是有人先取过,可平时往来就不多,招呼也是喊小名,何娇杏真不太清楚程家是怎么排的字辈。

她还在心里嘀咕,悌这个字取成大名是不咋的,忠孝信都很不错。

她不明白,就拿胳膊肘撞了程家兴一下,问他孝字咋了?

程家兴先揉了一把被媳妇儿撞到的肋骨,这才小声告诉她:“孝字没咋的,就是不太衬铁牛的字辈。”

“咋说一半藏一半?铁牛他什么字辈?”

“你不知道?”

“我知道啥?以前又没听你提过。”

“那我现在告诉你好了,铁牛和我们以后的儿子都是守字辈的,你再想想我大哥取得那名儿。”

程、程守孝?????

这还只是不太衬?明摆着是当爹的本人活够了吧……

何娇杏恍惚了半天,听婆婆说:“老大说他一下没想起来字辈的事,我还是揍了他一顿,你说说,他哪怕说取个忠字,叫程守忠不挺好的?”

程家兴缓过来了,笑道:“大嫂她自己定了不就完事?叫程守钱或者程守业都可以,干啥想不开跟我大哥商量?这一商量差点气得去看大夫。”

第86章

后来从黄氏口中听说, 铁牛的大名定了, 叫程守信。虽然说有了大名, 暂时还没用上,毕竟家里头个个是他长辈, 也都习惯拿小名喊他。

又要说到朱宏志那头, 哪怕心里头发虚还是咬牙把学堂办了起来。说是学堂, 其实就是拿破屋改出来的识字班, 朱家人把那屋子从里到外收拾了一遍,往里添了些桌椅,又在最前面摆了一张书案给作夫子的朱宏志用。

有了讲学的地方, 朱家人才往各家各院去,告诉乡亲他们家的读书人要回来造福乡里开办学堂,还道他们朱家学堂收的束脩在十里八乡可以说最便宜,一年才要几百铜钱, 要是没钱, 也可以拿柴米鸡蛋来抵。

是有人纳闷, 问他怎么就不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