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1 / 2)

宋新桐深谙此道,有好处,才有干活的动力。

桌上摆满了菜,红烧鱼、凉拌鸡丝、蒜泥白肉、香辣大虾、东坡肘子、辣子鸡丁、口袋豆腐......全是出自王氏之手,这些菜都不算精致,但十分可口,适合家中团圆吃。

宋新桐早已饥肠辘辘,等陆母动了筷子,她便也不客气的吃了起来,等吃完了午饭,宋新桐就让崔二媳妇他们将剩下的肉菜全部带了回去,晚上就不用再做菜了。

等崔二媳妇他们走后,宋新桐将又看向王氏,“王婶你现在要回去了?我和你一道走吧,我准备了一些节礼要给秋婆婆和村长他们几家人送过去。”

“好的姑娘。”

其实这些节礼早该送去的,但因着昨日回来一时没想起,早上又一直学戏法去了,所以现在才送过去。

今日天气比较阴凉,还没什么太阳,一路走来还挺凉快的。

王氏将宋新桐送到了谢家,便又提着东西往村子中央走去了。双胞胎率先跑了进去,“狗蛋儿,狗蛋儿。”

狗蛋儿欲哭无泪的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大宝小宝,你们不要叫我狗蛋儿了,叫我的大名。”

“叫狗蛋儿亲切。”大宝嘿嘿笑个不停。

“难听。”

“你爹给你取的名字,你还敢嫌难听?”谢婶走屋里走了出来,招呼着宋新桐往屋里坐,“新桐,快快里面坐,过来一路很晒吧?”

“不晒,现在没出太阳。”宋新桐走进堂屋里,将篮子放到桌子上:“这是秋婆婆昨日提蘑菇去家里的篮子,我顺便还回来。”

篮子上搭着布,谢婶也没有注意里面有啥东西,也没有去掀,搬了一张椅子放到门边上,让她坐下:“你秋婆婆去何家了,估摸着还有一会儿才回来。”

“大义哥没在家?”宋新桐左右看了看,发现院子里特别安静。

谢婶倒了杯茶给宋新桐:“他们去酒楼帮忙了,多半要晚上才回来。”

“那你们中午没有吃团圆饭?”

“还没呢,等大义和他二弟回来了再吃。”谢婶笑着看着宋新桐的漂亮的散花裙子,“哎呀,打扮得真俊,比县城里的大户小姐穿得还好看。”

“这要花不少银子吧?”

“是云开的朋友送的布,没花银子。”宋新桐看着了堂屋外边,大宝和狗蛋儿他们正说话呢,几人不知说到什么,狗蛋儿不时的发出哇哇的尖叫声。

“大宝肯定是在和狗蛋儿说咱们一路的见闻了。”

谢婶点头:“多半是,上次大宝他们给狗蛋儿寄信回来,狗蛋儿拿着信看了好久,还把你们遇到的事儿都说给我们听,说了好几遍,昨日大宝回来了,他就跑了过去,要不是晚上一直催他回来,估计还得睡你们家。”

“那让他住啊,大宝他们的院子大,房间多。”

“这哪成啊。”谢婶看着宋新桐的肚子,笑眯眯的说道:“一月不见倒是大了许多。”

“还好。”

谢婶问:“新桐,我听狗蛋儿说你们岭南还去参加了大户人家的寿宴,说那些宅子比咱们村子还大?”

宋新桐不由好笑:“大宝他们说的太夸张了,哪有咱们村子那么大,只是屋舍修得弯弯绕绕的,走路走很久,所以才显得特别大。”

谢婶问:“是嘛,大宝他们还说那些人特别和善。”

“大户人家的规矩特别多,哪里真的会很和善,那日不过是那家人的寿宴,自然不能板着脸了,所以他俩才觉得和善。”宋新桐失笑:“谢婶你是不知道,他俩怂恿人家的府上的公子们去湖上抓鸳鸯来吃,差点没把我吓坏了,要是换做其他时候,人家肯定不会善了。”

“没出事也会被责怪?”谢婶问。

“这可说不好,毕竟咱们这种普通老百姓,没有背景关系,哪敢和这些贵人直面上,就算被责打了,我们也只能受着。”宋新桐现在想起来都还后怕,若不是江明昭还算真心实意的对待陆云开,或者那日江二夫人换成了江母或者江家小姐,双胞胎肯定不会好过的。

“谢婶,还是咱们村子好,只要咱们有些银子,只要不去得罪那些有权有势的贵人们,我们就能过好日子。”

“新桐你说的对,咱们这些普通人哪里敢和那些人斗啊。”谢婶原本心底还有心说去岭南城开铺子试试,但现在想想还是算了,新桐有陆秀才的朋友护着才敢在岭南开铺子,换作是她们家,多半被人掀了铺子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我原先还觉得在码头做生意好,现在也觉得不行了,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那里能和那些有钱的人对上,哎......还是村子好,在村子里有几两银子就能不愁吃不愁穿的,比早出晚归的开铺子好,还不用心惊胆战的。”

宋新桐听着谢婶的话,觉得谢婶好像想通了,“婶子你不想开铺子了?”

“还没想好,但你秋婆婆是不太赞同,这两月生意不太好......”谢婶说着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眉眼间尽是愁容。

宋新桐觉得他们的生意估计没有谢婶说的这么乐观,想了想后说道:“婶子,你们为和不像以前一样推着推车去码头上卖?一碗烩菜一碗饭,两三文银子,买的人应该特别多。”

她何尝不想推着去,但铺子又要租金,小推车也要租金,哎......

宋新桐瞧着谢婶似乎还未下决定,她也不再多说了,毕竟是人家的生意,她也不好过问。

☆、第三百一十七章红薯藤

“新桐,你啥时候来的?”秋婆子推门走进来,就瞧见宋新桐坐在堂屋里,大嗓门立即说道:“我刚才看见王氏去了村长家,还想着是不是你叫她去的。”

“是我叫她去的。”宋新桐没有说她让王氏去做什么了,“秋婆婆,你们家的红薯什么时候能收?”

“昨儿我还挖了一点出来看看,还能长一长。”秋婆子说:“今年咱们村的红薯种得有点晚,估计得九月初挖才合适,要是往年种的早,现在都挖得差不多了。”

“村子里他们的红薯也都能挖了?”

“应该和我们差不多吧,还得再小半个月。”秋婆子说:“新桐你这么着急是要继续做粉条了?”

“是啊,趁着现在天气还好,多做一点是一点,若是等到九月之后,到了冬日里,整日阴雨绵绵的,那晒粉条就很麻烦了。”宋新桐还是很担忧的,毕竟这个生财之道真的算得上是一本万利,所以她不愿意冬日停歇下。

“说得也是,但现在也不能挖,现在都还不够大,出粉也少。”秋婆子说:“这倒不是婆婆想让它们长大一点挣分量,太小的红薯不仅洗麻烦,而且磨着也费工夫,出粉也少,还不如再长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