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佛教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而金钱不流通起来,经济便会陷入停滞。
只是,一来,古代的经济学并不发达,统治者对着一方面了解不够透彻,二来,好处确实大於坏处,所以才由得佛教越来越兴盛。
改变的办法就是纳税,那种十万一支香的,你不收他重税都对不起他。
不过,想要让和尚纳税没那么简单,这就是这些秃驴的底线,一旦碰触了,必然要引起轩然大波,在有没把握之前,王轩也不敢做。
第二天一早,五个百人队再次来到南少木寺,领头的还是俞乐游,随行的还有一堆税吏,方丈知道消息的时候便猜到是来找他们算帐来的,出来一见果然如此。
没办法,形式比人强,只能开始清点。
方丈看着俞乐游,还是不甘心地想套套交情,这一套他们玩了上千年,一直无往不利,只要关系到位,自然能在王轩那边撬开个口子,若是能夺过来兵权,那就万事大吉了。
“俞将军,让他们在这里计算便可,将军还是随我到里面奉茶一杯吧。”
“不了,公务在身,不敢擅离职守。”俞乐游也是见过人情冷暖的,自然也看出方丈的意思,便郑重说道:“现今不比往日,军中法度极其严格,根本不是个人能如何的。”
方丈一愣,眼睛不停地眨呀眨,一脸的懵逼……啥情况?
“咳咳。”俞乐游轻咳一声,见周围军卒离得比较远,便低声说道:“军中有指导员,专门负责思想工作和教书识字。”
闻言,方丈大惊失色,这,这,这王轩怎么敢,这是要开民智啊!
自古以来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且不管当年,子是怎么想的,但是,在整个封建社会里,都是讲究愚民政策的,即便有了科举之后,读书依旧是件很难的事情。
特别是在军中和民间进行普及教育的,更是不被准许的。
毕竟,知道的太多了,就不好忽悠了……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地方大户,没谁愿意这么做,泥腿子还是老老实实做韭菜的好,知道那么多干什么!
这些军卒知道的太多,忠诚思想太高,军中将领便没了百分百的控制力,很多乱命便没可能得到执行,没有一个领兵的将领愿意这么做的。
而且,古代读书成本也是很高的,笔墨纸砚都贵的要命,普通军卒,饷银都拿不全,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不过,在王轩这里,成本却可以忽略不计,一块大黑板,几盒粉笔就能搞定一切。
方丈叹了一口气,也放弃了拉拢俞乐游的意思,只是不住地在心里骂王轩竟然如此的小心谨慎,事实上,福建这几年识字率越来越高了,毕竟王轩推广地方教育差不多有三年了,特别是在福州府,几乎村村都有学校。
“什么!”
忽然的一声惊呼传来,吓了方丈和俞乐游一跳,特别是方丈,忽然感觉心跳加速,直觉告诉他,出大事了!
两人赶紧迈步走了过来,方丈急匆匆地问道:“怎么了。”
几个税吏此刻双眼大睁,一副惊骇欲绝的样子,一手指着算盘,一手指着地契,嘴里咿咿呀呀地含糊不清。
“到底怎么了,你们倒是说啊!”方丈心中急切,话里已经带上了内力,震的人耳朵一疼。
几个税吏半天才缓过气来,看着方丈的眼神已经便的满是怜悯了,几人对视一眼,其中领头的摇头说道:“方丈大师,你们这前朝地契一共有田亩三万四千亩。”
方丈眨眨眼,没明白什么意思,这有什么可惊讶的,叁万多亩罢了,很值得惊讶吗,毕竟是宋元两代积攒的,这还是中间损失了不少, 要知道单单是大明这两边多年,寺内得到的土地更多。
“这可是三万四千亩!”税吏声音都变的尖锐起来。
“那又如何,你倒是说啊!”
“这可是上好的水田,一年可收两季,每季亩产有三石,按照现在的算法,便是450斤往上,一年可收六石,即便是每石只卖一两银子,那也是六两,三万四千亩便是204000两,250年,便是5100万两,双倍赔付便是,1亿200万两白银!”
“嘶”“嘶”“嘶”“嘶”
周围想起一片吸气声,好似要把空气全部抽走一般,这简直太吓人,这的是多少钱……一群人目光怜悯地看向了方丈。
方丈这时候双眼瞪的都要快从眼眶里冒出来了,抬手指着税吏,嘴唇不停哆嗦,随后,“哦~”一口气没上来,“噗通”一声摔倒在地,溅起一片烟尘。
(公子凯哥,凯哥啥也不说了,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