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只要一想到无意中被炸死的那十几个老工匠,心里就别提有多伤感,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可谓是千军易得一匠难求。八一中文?网? ? W≠W=W≥.≠8≈1≤Z≈W≤.≠COM
尽管李中易是名医,也确实懂一些化学原理,可他毕竟不是火*药专家。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李中易知道黑*火*药的配比方案,那还是看杂书得来的印象。
至於T*n*T怎么弄,李中易确实不太明白,他只知道甲午海战的时候倭军用的就是稳定性很差的硝*化*甘*油。
在火*药的制造和储存过程中严禁烟火,这是基本的安全常识,为此,李中易亲手制定了异常苛刻的操作条令,在军中没人敢违背。
正应有那句老话,观念落后就要吃亏。谁又能够想象得到,为了更逼真的测试爆*炸效果,现场不仅有马车之类的杂物,更有人无意中将做菜用的猪油塞到了马车底下,结果是爆炸的威力过了李中易标定的安全躲避距离,十几个老工匠当场被纷飞的碎石砸死。
起初,大家都不知道威力突然爆涨好几倍的真相,后来,李中易从军法司的详细盘问笔录里找到了疑点:炼化过的猪油。
大石、马车、巨木这些都是死物,不可能和威力突然爆增有关,李中易确定目标之后,亲自带人反覆实验并做好了详细的步骤记录,最终确定:炼化过的猪油里面应该含有某种特殊的成分,可以使威力翻倍。
由於是作战途中,李中易也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亲自去研究,猪油之中含有哪些必要的成分?
不过,李中易毕竟是科班出身,他隐隐约约察觉到,经过炼化的猪油里面,应该含有甘*油,而甘*油和硫*酸经过合适的配比,恰是硝*酸*甘*油的重要原料。
以前,李中易为了忽悠柴荣,曾经利用绿矾(硫酸亚铁)提取出了浓硫酸。只不过,李中易并不知道怎么提炼甘*油,硝*酸*甘*油也就无从谈起。
这一次,十几名老工匠的巨大损失,可谓是塞翁失马,在李中易的面前豁然打了一扇通向威尔伯兰德实验之门。
长达一个多时辰的部署会介绍会上,杨无双代表参议司所宣读了军事作战计划,他列举了从存粮剩余支持天数、马料还可支撑多久、弓弩可以应付几场战役、配重投石机的生产进度,一直到某个具体的队正,在作战之时的任务重点,不仅包罗万象而且异常之详尽,
孙子曰: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这要求的是因地制宜。
在和机动力强悍的契丹人作战之时,配重投石机这种笨重庞大的作战工具,完全不在李中易的考虑范围之内。
无论是党项一族,还是契丹人,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其战略优势决定了,他们强调的是高度机动能力和临阵突击能力,仍然显得笨重的回回炮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李家军这次面对的是以步军为主的高丽逆军,阵地战显然无法避免,那么,李中易早就考虑过的回回炮,很自然的被摆到了台面上。
历代中原政权,虽然也能够造出威力巨大的抛石工具,却因为十分笨重和庞大的体积,只适用於船载或是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回回炮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其核心技术便是配重抛物。遗憾的是,在回回炮问世之前,历代中原王朝的工匠们并没有意识到配重抛物这个关键性的因素。
火*药、火*铳都是中国人率先明的,炸*药以及火炮技术却在欧洲被扬光大,反被英国人用来征服东方,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异常遗憾。
尽管参议司的计划已经十分详尽,可是,自由讨论的时候,廖山河依然提出了补充意见。
“山长,各位同僚,在下以为应该尽可能的将高丽叛军吸引出开京,同时预先安排好骑军包抄城门,以减轻将士们於街巷之中的伤亡。”廖山河叹了口气,“上次拿下榆关之后,我军白白多损失了好几十个弟兄,唉,可惜了啊,那可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士啊。在下必须提醒诸位同僚,在狭小的街巷之中,躲在暗处的契丹人射出的冷箭,的确令人防不胜防。”
李中易听了此话,不由频频点头,廖山河说的半点没错,非常有道理。
自古以来的巷战,对於想尽量减轻伤亡的进攻方来说,都是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由於受到禁军编制的限制,李中易为了不碍朝廷的眼,一直采取变通的方法,一直用培养士官或低级军官的方法来训练普通士兵。
这么干的好处是明摆着,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一旦形势展的需要,李家军既可以迅的扩军,又不至於太过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凡事有利有弊,随之而来的大麻烦却是,足以胜任士官重任并且识字的优秀士兵,每次损失过十个,都足以令李中易感到异常之肉疼。
就在李中易有些感怀的时候,宋云祥却目不转睛的盯在廖山河的身上,山长,廖山河居然这么称呼李中易,这多少令宋云祥有些感到意外。
以前,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跟随李中易的不同时间段,或称灵帅,或曰相帅、又或是乡帅,可谓是多种多样,显得山头林立。
如今,廖山河开了高级将领的先河,格外的引人注目。
宋云祥仔细的一想,山长的称谓其实比他以前叫的灵帅,派系色彩的确显得弱了许多,并且突出了李中易的老师和长辈地位。
持仁义礼智信,敬天地君亲师,乃是人伦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