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再现荣光(2 / 2)

“对於这个废土议会加入的条件,经过我们多轮的探讨,首先就是交流。势力观念问题根深蒂固,想要一时之间转变过来也不现实。只有多接触多交流,才能减少结缔、相互理解。所以第一点,加入废土议会的组织或者势力,必须要开放市场,废土议会内的所有组织势力开放地盘、商业、人才交流;第二,有新的组织或者势力加入,首先评估实力,并且需要半数席位以上的成员同意才能新增位置;第三,在废土遭遇威胁的时候,军事调度一体化,选出一位才德兼备的指挥,对废土整体资源进行调动。”

“这些是废土议会的义务。相应权利的话,在以废土为名义的行动中,所获得的利润按照功劳和占比划分。平时方面,各自势力依旧由各自首领管理,不互相插手内务。我们能把穷凶极恶的异星驱赶,在本星系内现在也算是略有薄名。今后,还需要大家一起守望相助,组成废土命运共同体。”

林克说完之后,掌声雷动。

亚瑟眼神闪光,就差把“舔狗”两个字表现出来。他本是做好了被收归大量权力,依附於自由联邦的准备。可是林克开出的条件优渥,什么议会投票都是虚的,席位里大多数都是林克这边的,就算投反对票也达不到半数。但是平时可以自治,和现在没什么区别。等到有需要以废土名义出征的时候,才会一切听从林克集体调动。

这么算下来,基本上没任何损失!

一旁兄弟会领袖伊万眼神掠过一道精芒,心中无比感慨。

他在外交上的手段已经很厉害了,现在为了局势“屈从”於沙都,没想到林克的废土议会中,直接选择放权,让各大势力保证自治,只有在废土遭受威胁的时候才会统一管理。至於前面说的三点义务,可以说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就连伊万也不得不感慨一句,林克大气!

敢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只能说雄才大略。换位思考,如果他在林克这个位置上,可做不出如此宽松的政策。这让来之前忐忑复杂的心情,顿时化作泡影。

兄弟会这次造访的成员,基本都是钢铁伊甸的核心。其中不乏林克的崇拜者,也有一些人对这次使团造访的结果并不乐观。因为看以往林克的动作,雷厉风行,压迫力十足,丝毫不给敌对者一点喘息的空间。

白金酒店和学院的前车之鉴还没结束呢,什么下场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是现在被林克一波废土议会计划,直接打的大脑空空,有些发懵。

这一波,这一波可谓是肉蛋葱鸡。

接下来的会议,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虽然伊万也很快回过神,明白这协议中的关键点在於开放势力,允许商业往来和人才流动,这基本上是打破了原本的势力垄断。就相当於水的压力差,人才和财富都会涌向更加高级和繁华的地方。钢铁伊甸虽然科技感十足,但本质上和古代封建领地没什么区别,协议签署后,就是开放的现代文明,危险和机遇并存。

而且自由联邦有数量众多的异人,其中变种人异人占比不少。

钢铁伊甸作为变种人的圣地,自然也可以吸引一大批变种异人。伊万可是眼馋这些“劳动力”很久了。变种人的诞生只能靠天生和后天两种,但是学院虽然能批量制造变种人,但是他们制造的目的是研究和残害。但是变种人先天诞生的几率很低,所以族群数量增长是伊万苦恼的问题。

现在有了变种异人的加入,他们的阵营将会扩大。

在一派和谐欢快的气氛中,三方签署了废土议会协议。

“欢迎二位以及所代表的势力加入废土议会这个大家庭,今后就让我们一起为废土的生存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随着一阵香槟碰杯,协议签署的消息随着电视台第一时间的报道传遍千家万户。

沙都街头巷尾全都是庆祝的人们,烟花鞭炮齐鸣,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而远在龙城和法夜,也同样如此。废土议会的成立,代表着废土即将进入一个和平高速发展时期。

和平,一个多么珍贵而陌生的词汇。

莫罗斯大厦宴会厅。

众人筹光交错,谈笑交流。

三方使团们三两成群,在一起讨论着趣事。

本杰明在聊铸魔营地大战的事情,他的旁边是脱去了铠甲,身着便服的十字军团圆桌骑士之一,对面则是兄弟会的几位高层成员,在本杰明的讲述中,不时发出惊叹,或者插嘴提问几句。

林克、伊万和亚瑟三人也在一起。

伊万开口问道:“元首,请问在您的战略中,接下来废土议会还有哪些组织会加入?”

林克也不隐瞒,直接说道:“首先是埃西亚,虽然已经是自由联邦的自治区,但是这次埃西亚大战被夷为平地,现在努力重建中。前身是废土帮,现在是时候给他们一个席位了。另外一个就是塞拉迈,在这次大战中,蛛魔帝国同意发兵援助,同为废土上生存的种族,必须给他们一个席位。第三就是月影议会,因为我的缘故,月影议会的发展快速,我也是想通过月影议会的加入,促使他们解决和自然之盟的关系,最后以自然教派的身份占据一席之地。如此一来,废土目前规模尚可的机构组织,都在废土议会有席位,这也落实了我最初想成立的目标。”

伊万和亚瑟不由点头,虽然这三个势力组织都和林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给席位没有任何问题。

伊万摇晃着高脚杯,再次开口:“听说元首最近遇到了一点麻烦,修缮飞船的工作不是很顺利。既然现在兄弟会已经加入了废土议会,出手相助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