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徐阶的指点(2 / 2)

闲臣风流 衣山尽 1987 字 13天前

徐阶所说的蕃儿的长子,就是那天自己和阿九结婚时来接返门的小舅子,一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在历史上好象也没有留下名字,可人家是长房长子,未来手握徐家所有资源的族长啊!

徐阶儿女成群,徐家生育力很强是不假,可这个徐少爷却是个例外。

大约是长年在外面胡闹,搞垮了身体,到现在还没有一男半女,估计以后要做丁克。

按说,他从兄弟那边过继一个孩子就成,犯不着去寻个外姓孩子做儿子。

再说了,徐蕃的老婆实在太恶劣,他儿子又是个不成器的,自己的孩子落到他们手里还能有好?

徐藩道:“阿九毕竟是老夫的孙女,她和你的孩子身上也流着老夫的血,也是我徐家的人。”他叹息一声:“是的,蕃儿那一房的子弟实在太不成器了,孩子将来交到他们手里确实不妥。老夫年事已高,过得几年,也会致仕回家养老,含饴弄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将来你和阿九有了孩子,自然由老夫来教导,大可放心。”

听徐阶这么说,周楠眼睛一亮。

老徐这人人品是可圈可点,他亲自教出来的孩子还能差了,估计也是一头小狐狸。娃如果给他养,将来自然是吃不了亏。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别人家的孩子都老师巴交,自己的娃精明能干。

而且,徐阶学问出色,算是天下一等一的名师。

有了徐家的资源,孩子将来的前程还能小?

官宦子弟,钟鸣鼎食之家,想想都美。

未来,一个翩翩世家公子就要降世了。

周楠概然道:“如果阿九同意,我没有任何问题。”

阿九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但不反对,反心中欢喜,说孝顺祖父和父母那是应该的。她从小在家里受侮辱受损害,这次竟然能够为家族做这么大贡献,竟然有一种崇高的感觉。

古人的观念,很多时候和现代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见周楠答应,徐阶更是高兴,这才说起正事:“子木还有几日就要参加殿试了,可已经准备好了?”

周楠无所谓地说:“以我的会试成绩,不在中不下的,估计也就是走个过场,倒不用放在心上。到时候,随意写篇文章对付对付得了。”

据邸报的贡士排名来看,这一期会试中,周楠的名次在一百八十三名,属于不上不下。将来皇帝赐出身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个赐同进士出身,运气好可以够着赐进士。

实际上,会试一结束,能够上榜的人都是进士了。后面的殿试,还有馆选朝考,也会综合考虑会试、殿试、朝考的成绩,其中会试的成绩占六成比例。一甲子周楠是不抱幻想的,庶吉士也被他放弃了。

殿试说穿了,就是给进士们排名,考时务策一道。考生们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又没从过政,朝廷也不指望他们能献上治国良方。随意写,只要格式对了,没有违制的地方就算过关。这场考试的要点是书法,没错,就是看谁的字写得好。

会试的名单一出之后,基本上谁做状元、榜眼、探花,谁做庶吉士,天下人心中都有个谱——你按照名次排下来基本上是八就不离十——这一科,不出意料,前三名被徐时行、王锡爵和余有丁承包了,李材得了第十六名庶吉士稳了。

至于周楠的老朋友徐养大,也中了,就是名次惨了点,倒数第十三名。

徐阶:“不然,庶吉士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子木休要放弃了。”

这老头没有烧糊涂吧,我名次这么低怎么选馆?周楠心中这么想,口头却道:“自然是不敢放弃的,不过,考得不好,奈何!”

徐阶抚须缓缓道:“一场会试考得不顺算得了什么,后面不是还有两场吗,这两场可都是你的强项。殿试考时务策,那些书生如何比得上你这个宦途老人?馆选考诏、论、疏、诗、赋,这些你在随侍天子的时候可是写熟手的。”也就是说,殿试写的是政论文,馆选是机关公文写作。如果周楠自谦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

徐阶道:“殿试估计会从赋税改制上出题,你不是刚跑了一趟山东吗,正好用上,你这份折子先不忙上,改一改直接可以用到考场上去。”

“啊!”周楠抽了一口冷气,立即明白,殿试的题目其实并不需要保密,就算泄露出去也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这场考试是行测和申论的综合体,并不是你文章写得好,事先做了准备就一定能拿高分。

因为治国大政方针本就是会有极大的争论,好坏也说不准。关键是你要切合现在的政治潮流和未来朝廷将要实行的政治举措。

说穿了就是为未来政治的预测和建议,这玩意儿,别说考生,就连朝堂大老们也说不清楚,判分标准也非常唯心。

皇帝之所以派自己去山东调研,那是在为殿试做准备啊,说不好也是为未来大改革探风试水。

自己经过周密调查之后所写出来的文章,难不成还被其他人比了下去。

徐阶敏锐地把握到这一点,也明白这是皇帝对周楠的恩典。

经过殿试之后,周楠说不好要成为简在帝心的新贵和未来改革的弄潮儿之一。

未来的一代权相也初具雏形。

周楠心中腹诽:难怪老徐头急吼吼地要家我一个儿子过继给他孙子,作为交换条件,真精明啊!毕竟我是他的孙女婿,是外姓人。将来权柄在手,不买徐家的帐他们也没个奈何。如果我的儿子成了徐家的长房长孙,家业继承人,徐家有事自然不能不管。

老徐能够权倾天下,这份眼光和心计确实了得。

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