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明朝的祭祀系统(2 / 2)

闲臣风流 衣山尽 1810 字 13天前

周楠:“此事也易,县尊拨下款子了吗?”

“拨是拨了,却不够,也就十两银子。”说到这里,书办一脸的苦笑:“根本就不够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如果办砸了差事,咱们过年的犒赏就别想拿了。”

实话实说,史杰人懒于政事,无为而治,为人也算宽厚。对于大伙儿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领导人。可就一点不好,这位县大老爷得了朝廷表彰之后,一心要名,要做清官,对于下面的人也吝啬起来。

周楠想了想:“十两银子啊……其实这事也易,说起祭祀天地,其实最大的开销是起坛。咱们县城东水门外不是有个坛子吗,是一个大户往年建来祭祀淮阴侯韩信的,修补一下就能够用了,花不了几个钱。到时候,随意叫你个和尚来念上一段经。实在不行,让城隍庙的庙祝来鼓捣一下也就可以了,这钱也够用。”

书办大惊:“师爷,确实,那个坛子倒是可以用一用的。但如果去请和尚或者城隍庙的庙祝,却是给大老爷惹大麻烦了。”

周楠心中一动,恍然大悟:“是啊,得请道士,还得是有修为的高人。”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意思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就祭祀和战争。

因此,明朝自朱元璋开国之后,就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祭祀系统。几乎每个重大节日就有相对应的祭祀活动:春耕,秋收,冬至、元旦、春节。

碰到自然灾害,还得祈祷上苍。

祭祀的除了天地、三清、如来之外,还有历代历史名人。比如商周的比干、姜子牙;春秋战国的屈原、白起、李牧;三国的刘关张曹操;唐朝的李杜杨贵妃;甚至明朝开国的徐达、常遇春等人……反正只要是在历史上叫得上号的,都可以拜一拜。反正礼多神不怪,总归是有好处的。

正因为需要祭祀的神实在太多,许多人在史书上的形象不太好,颇具争议。加上糜费甚巨,到嘉靖皇帝时,太常寺行文,将许多不必要的祭祀活动取消了,算是为地方官和百姓减去了不少负担。

嘉靖皇帝笃信道教,喜欢打坐参禅。在位三十多年,整日在西苑修行,几乎不理政事。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严嵩和徐阶之所以能够入阁做首辅和次辅,深得天子宠信。那是因为这二人都写得一手好青词,投了皇帝之好。

所谓青词,就是修行人在祭祀的时候所写的诗句。因为用的是绿色纸张,故而得名。

也因为这样,严嵩又被人称之为青词宰相。

再嘉靖一朝,但凡国家有重大祭祀仪式都免不了有牛鼻子的身影,道家的行情看涨。

这次祭天如果不请有修为在身几个道士,换成和尚或者城隍庙的庙祝,你就是和朝廷对着干,是对君父心怀不满。

说完,周楠又问:“我县最大的道观是哪家,哪个道士名气最响亮?”

书办:“我县最大的道观是妙通观,观中住持玄真仙师名头最响亮。”

周楠问:“可是观中有一座砖塔的那家?”

“正是,玄真仙长师承龙虎山邵元节神仙。”书办苦笑:“这人名气实在太响,怕是不好请。”

“邵元节的弟子,玄真果然有些来历。”周楠点点头:“这些道人不是一向喜欢和官府来往吗,县尊请他,他欢喜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推辞?”

邵元节是龙虎山道士,天下道家的领袖,已经羽化归真多年。嘉靖初年的时候曾经逢诏入宫侍奉,被天子加授礼部尚书,给一品服俸,赐白金、文绮、宝冠、法服、貂裘。

他的弟子来主持这场祭祀倒合适。

书办:“是是是,师爷说得是。”面上却一副不以为然的神色。

从衙门出来,天色已暗。雪还在飘,空气中弥漫着羊肉和补药的香味。

按照当地的风俗,冬至前后这几天百姓都要吃牛羊肉和补药补养身体。在明朝,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战略物资,杀牛犯法,羊肉才是王道。

回到家中,云娘的羊肉早已经炖好,招呼他来吃。

滋味道是极好,这原生态的羊肉果然不错。

一夜无话,第二日,周楠也顾不得想梅大公子当年的事情,带了那个书办,径直去了妙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