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决定出兵(1 / 2)

赵旭的一席话,让后周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柴荣倒是十分的高兴。

大臣们不再反对了,再反对就是企图让咱们陛下失去民心,寒了故地民众的心。

古代的皇帝最重视什么?毫无疑问是民心。土地城池可以用武力去征服,但是人心不可以。

多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要不然为什么多么帝王,时不时的搞个什么微服私访,做一些亲民举动。

你以为他是吃饱撑得,那是在关注一下老百姓在想些什么,同时也是树立自己亲民的形象。

所以每一次皇帝出宫微服私访,要让百姓知道,为什么就是让老百姓知道,皇帝也会在你身边看着。

你们距离皇帝不远呀,所以你们都要好好的变现,说不定哪一天你就能碰到皇上了。

一时间朝臣都是默默的不语,你再说不行,那就是和陛下作对了,那你就真的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一时间众臣都是齐刷刷的跪请柴荣出兵收复秦凤四州的故地,个个说的好像柴荣要是不收回来这些地方,就是昏君似的。

还一个劲的拍马屁说柴荣是天命所归,万民敬仰的天下共主,是有德的明君。

大家是都看出来,自己的皇帝陛下心里早就想这样了,不能让皇帝在心里记恨着我们,自己以后的前程是最重要的。

赵旭感到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刚才还说不要出兵,现在个个支持,还大大的歌功颂德。

柴荣也是不理这些人:

“众卿家先前所持的不同意见,朕不管不问了,但是从现在起所有的一切都向收复秦、凤四州的方向努力,谁敢阳奉阴违斩立决。”

皇帝金口玉言,既然已经说出了要向这方面看齐了,你要是在这个时候掉链子,谁也救不了你。

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威也是会将你依法惩办的,也就是说,现在你有意见的话,你保留,不要提了。

大臣们都是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早就做好准备要攻打蜀国了,自己等人还在傻傻的反对。

特别是那些刚才有心反对,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人更是感觉自己是比较幸运的,。

下面的臣子都是齐齐称是,柴荣很是满意,他接着又说道:

“为了收复我中原的王朝的故地,朕决定御驾亲征。”

柴荣还想着这次这再次去亲征,再次能提升自己的威望,不过这次注定他要失望了。

大臣们没有想到柴荣在这个时候居然抛出了这么一个重磅炸弹,炸得大臣们晕头转向的。

大臣们全部都齐齐的跪在地上,劝阻着柴荣,这次去的地方是西北,和高平不一样。

那里环境恶劣,地市险要民风彪悍,经常风沙大作,所以大家都是极力的劝谏。

三个宰相李谷、范质、王溥都是伏地死谏,皇上你不收回成命,我们三个老家伙就磕死在这里。

宰相王溥更是说出皇帝乃国家重器,岂可以轻易亲征,应该坐镇京畿,统筹指挥。

王溥这个人在历史上可是不简单,在五代和宋朝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王浦,字齐物,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宋太宗两朝五位帝王。

曾经历任后周和宋朝两代四朝的宰相,显赫之极,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后汉乾祐年间,他考取了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九百五十三年,三十二岁的他官至宰相。

宋朝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的九百六十四年的正月,被罢去相位,改任太子少保。

纵观王溥的官宦生涯,他任丞相就有十年,三次迁升一品,近代罕见。

太平兴国初年(公元九百七十六年),封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公元九百八十二年)八月去世。朝廷停朝两天,赠侍中,谥文献。

同时他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一百七十余卷,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时他已经是大周的宰相了,周太祖对他都是很尊重,他的意见柴荣还是很慎重的。

本来他也没有真的想去,再说了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要说是树立权威,高平之战之后已经没有人敢小看自己了。

于是他语气缓和的问道:

“既然卿家不同意朕亲征,那么你给朕推荐个大将吧,朕一定要收复秦、凤四州的。”

既然我不能去了,你们给我找个人去吧,这样你们也有了责任,大胜了是你们有识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