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李宪反思(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1889 字 1个月前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说。

这个道理李宪不懂吗?当然不是这样。

决定南下东京汴梁城,李宪主要是想实现三个目的:

第一,利用“追魂枪李宪”、“大辽萧芸娘”这两面旗帜,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三个刚刚完成整编的军团有一个训练磨合过程,给蔚州知府唐浩然争取时间完成五县的产业调整和布局,同时给匠做营创造条件完成李宪的基本设计。

第二,对东京汴梁城及其周边进行考察,毕竟李宪对一千年之前的黄河南岸两眼一抹黑,万一今后必须在这个地方大动干戈,连地形都不知道那就是找死。与此同时,也埋下一些伏笔,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

第三,了解大宋君臣目前的真实动态,最起码应该知道灭国两年之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为自己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

但是,李宪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突然出现在这个时空,究竟造成了什么影响,由此产生了什么连锁反应。

从飞狐县一出来,李宪就察觉有些身不由己。尤其是进入东京汴梁城之后,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出乎自己预料,每时每刻都在为救火忙得焦头烂耳,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考虑问题。

正因为如此,离开东京汴梁城的一瞬间,李宪就发现自己陷入泥潭,每一步都在刀尖上跳舞。虽然目前还活着,并不代表接下来能够继续活着。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宪依然是一头雾水。

杨春把自己了解的情况汇报完毕之后,李宪觉得目前最急迫的并不是打垮身边的敌人,而是应该静下心来把所有问题思索一番。

此刻天色大亮,李宪让杨春继续隐蔽行事,完成自己原定的任务。同时命令卜辙约束两个连,不要暴露自己的目标。

重新回到望门山顶上的一个小山洞,李宪简单吃了一点东西,开始盘膝坐下闭目沉思。

要想一下子把所有困惑想清楚,李宪没有这个能力,他只能采用逆推法由近及远开始考虑。

第一个问题: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整个大宋君臣都是自己的敌人,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活着。

“老子代替朝廷出面惩戒张狂的各国使者,采用公平决斗的方式为大宋朝廷争得了荣誉,算是立功吧?舍生忘死爬上墙头救了宋徽宗赵佶一命,这也算立功吧?自古常言,功大莫过救驾。老子救驾了,居然换来全线大追杀。”

李宪不是什么名传千古的政治家,一时间搞不清楚其中的奥妙,因此就更加怀念过早牺牲的萧姵。

萧姵在李宪身边只有大半年时间,而且聚少离多,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不到两个月。

但是萧姵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观念,自己认准的事情也绝对不会让步,所以一见面就会和李宪吵翻天。

李宪叹了一口气:“如果萧姵还在就好了,她肯定会直接指出我的决策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一想到萧姵,过去的点点滴滴就浮上心头。尤其是那个时候李宪左腿受伤,萧姵晚上把他的右腿当枕头,白天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对每个问题都争得面红耳赤。

萧姵的身影浮上心头,李宪这才悚然惊醒:“难怪所有人和老子为敌,原来老子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大宋朝割地赔款是家常便饭,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当初李继迁起兵造反,宋太宗赵匡义派遣五路大军围剿,结果三十万大军一败涂地。赵匡义这个狗皇帝非常干脆,当即把夏、绥、银、宥、静等六州之地割让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夏国。

“老子占据小小的蔚州,大宋君臣根本不会当回事。但是,老子贯彻百姓至上,老百姓当家作主的政策,这才是大宋君臣视老子为死敌的根本原因。毫无疑问,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蔚州五县的政治制度已经传遍天下!”

李宪浑身冒汗,就是因为他想到萧姵和萧芸娘多次说过:“人人平等固然是一个大同世界,可今后天下的所有朝廷、官员、大世家,必定都是我们的死敌,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想到这个致命的问题,李宪两只手心全都是汗珠。

因为他此前一直不愿意和大宋军队作战,可现在大宋君臣一定要把李宪逆贼置于死地,从而保住自己的君主、家族传承体制。

也就是说,李宪像大夏国的李继迁一样,占据一方当皇帝,甚至把大宋赵家皇帝当干儿子,大宋君臣都能够接受。但是你要从体制上推翻君臣制度,他们就要和你拼命。

这是不可调和的生死革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好不容易想明白了第一个问题,李宪只能苦笑:“这一仗必须打,哪怕杀再多的人也要打赢,除非老子自己把人头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