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2 / 2)

马蜂和李玉娇都呆了一下!怎会?肖金桃不是一直身体都很好么?马蜂脑子飞快的转,肖金桃亡故,等于窦宏朗被卸掉了一只胳膊,再无希望。张和泰中途有倒向窦宏朗,大家伙都是心知肚明。世上的事凡是做了,必有痕迹。就不知窦元福知不知道了。八大金刚口头上叫的亲甜,言必称兄弟,实际上几人谁不是尸山血海中杀出?窦向东管理得当,不至于彼此拆台,然他们之间依旧是纯粹的竞争关系。马蜂亦不大看好窦元福,他更看好窦朝峰,因此,暂时不打算出卖张和泰,至于将来,他也不好说。

李玉娇皱了皱眉,想说什么,碍于马蜂在场,终是闭嘴了。

对窦家有所震荡的事,于老虎营是不相干的。管平波先对李玉娇道:“吩咐下去,取消中秋的晚会,百日后方可行宴请之事。旗帜不能撤下,我新定个规矩,凡有要紧的丧事,便降半旗致哀吧。另,叫纺织厂那头给我赶制两套孝服,并写信去石竹,观颐正经认了干亲,也是要守孝的,叫她自家安排。”

听得此话,马蜂心中一动,不确定的问:“太太不去奔丧?”

管平波道:“正是要紧时候,老虎营离的了人么?”

马蜂皱眉道:“营里有谭兄弟,飞水近来无大事,太太不回去,不大好吧?”

管平波懒的车轱辘的来回寻那冠冕堂皇的借口,她辛辛苦苦的奋斗,不就是讨厌那螺蛳壳里做道场,凡事要寻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不会被人随便摁死的日子么?军阀自有军阀的气魄,管平波面无表情的道:“回去做什么?似妈妈一般被剪掉翅膀,圈在内宅等死吗?”

马蜂一噎。

管平波嘲讽的道:“你大可以回去告诉老爷子,天下未定,他卸磨杀驴未免太早了些!”

马蜂冷汗都下来了,万没想到管平波能把此话直直说出来。他留在飞水,为的就是监视管平波,如有可能,伺机诛杀。他自然知道,杀了管平波,自家就活不成了。可江湖上讨生活,能换的妻儿一世无忧,有的是人愿意做。乱世当中,寻常人命不过几十两的价钱。窦向东如此大手笔,是他的机会。然而管平波身旁的防备何其严密,他屡次动作都下不了手。时日长了,窦向东那头也死了心,只叫他一面学着管平波的长处,一面当做障眼法——窦向东的眼线另有其人,到底是哪个,就不得而知了。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管平波竟嫌不足,毫不留情的补上一脚:“你的行李细软都收拾好,没事就别回来了。”

马蜂:“……”

管平波挑眉:“怎么?不乐意?”

马蜂并非软柿子,他看了管平波一眼,沉声道:“太太是想分家么?”

管平波反问:“是又怎样?”

马蜂死死盯着管平波,一字一句的道:“太太,窦家待你不薄!”

管平波岂能叫一个打手吓住,轻飘飘的挡了回去:“窦家,也曾待妈妈不薄。”说毕,勾起嘴角,道:“或者,你可以试试舌灿莲花能否安抚我心中的恐惧。”

马蜂冷然道:“太太,王妃亦是世代荣华了。”

管平波呵呵:“只怕他们父子,给的是追封的‘世代荣华’!”她又不傻,便是窦向东大局观爆表,窦元福难道不会下手?趁你病要你命是基本的政治素养,窦元福小心眼归小心眼,这点本事都没有,窦向东还不如弄死长子,扶窦宏朗上位算了。

马蜂深吸一口气,放缓语气道:“太太,如今天下豪杰四起,我们外敌环绕,此刻闹将起来,弊大于利。还请太太三思。”

“老爷子圈死发妻,窦宏朗废嫡立庶。”管平波淡淡的道,“弊大于利,嗯?”

马蜂再次噎住。窦家的博弈摆在世人跟前,窦向东处理肖金桃的爪牙时,何等雷厉风行!此刻肖金桃身死,管平波只会更生防备。然管平波作为窦宏朗之妻,婆婆亡故,不肯回家奔丧,就太过了。

马蜂的地位,还远没到与管平波谈判的地步。管平波亦没兴趣与他多说,不过借他传个话而已。窦向东什么都好,就是对长子的宠爱几近偏执。管平波正好利用此契机,把与窦家的隔阂摊到台面上,为将来掐死窦家积累理由。窦家的确待她不错,倘若她愿意为窦元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多的资源唾手可得。正因为如此,她翻脸更需要借口。人类其实很能将心比心,恩将仇报的人,追随者的素质可见一斑。两个农村妇女吵架,都要拉着路人评评理。可见“理直气壮”四个字在人们心中的重量。

打发走了马蜂与李玉娇,管平波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出神。肖金桃是她此生接触过的,最像后世的女人。精明、干练、不服输。想着她在囚笼中愤懑而死,管平波满心都是怅然。世间最残酷的,莫过于政治斗争。夫妻反目、父子离心。倘或只是争家产,肖金桃绝不可能落得如此下场。以窦向东与肖金桃的感情,也不会下手如此狠戾。管平波是理解窦向东的,平庸的继承人并不那么可怕,建文帝就够蠢,但他不作死,朱棣的靖难不会成功。嫡长子继承制本身就代表了秩序,而人类又多半追求有秩序,哪怕这个秩序不那么完美。但二子相争就太耗实力了。想都知道,窦向东此刻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可同时,他又是怎样的轻松?窦家或许有人会对她管平波报不切实际的幻想,但绝大多数人,在肖金桃死后,心就安定了。窦宏朗一个靠在女人肚皮上混饭吃的主儿,没有上牌桌的资格。

想想肖金桃最后的日子,不寒而栗!斗争失败的下场,难有好死。五十出头,在平均预期寿命才三十几的时候,不算命短。然而在管平波心里,总觉得人生不过一半。想到此处,管平波收回神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肖金桃的死告诉她,唯有把权力握在自己一方手中,才最安全。

不可松懈、不可妥协!活路只有一条,绝无侥幸!

====================

第42章 派兵

八月金秋,离收获只有一步之遥。但赵猛的日子逐渐捉襟见肘。朝廷也好,鄂州王也罢,皆是不事生产的蛀虫。胥吏增收苛捐杂税,赵猛的走狗们也有着不相上下的狠戾。几次与巴州的交锋都没讨着便宜,消耗却是不菲。越是如此,就越看着窦家眼馋。其实苍梧郡也不比鄂州郡强到哪里,窦家不可能有精力管到最底层,他们选择的是与豪强合作。而豪强奉与窦家的粮食,总归不会是自己亲自种植。赵猛挑事,窦家又自己扩充地盘,粮食所耗亦是可怖。如此压力,自然层层转嫁到百姓身上,佃租越发沉重,各处土匪横行。临近秋收,各方势力盯着粮食,窦家治理的好不艰辛!

两下里日子都不好过,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对外战争。两股势力在水陆两处打的热火朝天。水路窦家见长,步兵却是赵家更猛。偏生两郡比邻,双方都不可能只选自己擅长的,少不得各有胜负,战况胶着。

朝廷眼不错的盯着窦赵两家的战场,难得齐心都生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思。华北匪患且打且停,姜戎被边关几个大将堵的火冒三丈,数次派人刺杀,暂无成效。看着形式不算太坏,但中枢的有识之士,亦是十分心焦。朝廷早就入不敷出,势力盘根错节,当官送礼日渐靡费,盘剥愈甚,百姓愈苦,造反愈多,恶性循环,偏无解决之道。圣上有心整治吏治,竟不知如何下手。

圣上翻着折子,哪一封都是糟心。倏地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进来,脸色有些发白的在圣上耳边道:“圣上,邵晖云没了!”

圣上脸色剧变,低声喝问:“怎么没的?”

太监有些慌乱的道:“前些日子着了凉,一直不见好,昨天夜里就一病死了!”

圣上咬牙切齿的道:“他病了怎地不报我知道?”

太监喏喏不敢答言,邵晖云是太子的人,打的那场败仗着实冤枉,然则监军太监王海山与兵部督官江涛皆是圣上的人,比是晋王的人还要难对付。若是晋王的人拖后腿,太子还可一股脑推卸责任,偏生是圣上亲自择的人,死咬着不放岂不是落圣上颜面?反倒叫晋王把邵晖云坑在天牢里,不得翻身。太子竭力周旋,底下人倒不敢很怠慢邵晖云,可那天牢又岂是人呆的地方?好好一个将军,满怀着报效天恩之心,拼死上了战场,却落得个如此下场,心中愤懑难消。不知何时能翻身的绝望,把堂堂猛将压的喘不过气来。阴暗潮湿之所本就易生病,加上心中郁郁,一命呜呼。

朝堂好似筛子,邵晖云之死,立刻传遍京城。留京的几个武将,心都拔凉拔凉的。武不如文也就罢了,要紧时刻,把武将推出去平叛,又不许他指挥,打了胜仗功劳全是文官与太监的,打了败仗的锅却要武将来背,在京的武官里有与邵晖云打过交道的,好些都直直落了泪。一为邵晖云可惜,二便是物伤其类了。

太平盛世自可以把武将当奴才使唤,如今烽烟四起,叫武将寒了心是何等下场?不提遍地开花的造反,只说虎视眈眈的姜戎,就让圣上坐立不安。要紧的不止是京中反应,邵晖云是边将邵永元最倚重的长子,亦是邵永元最有出息的儿子!不至于绝后,却是再难有其他子嗣继承衣钵。好端端的壮年丧命,圣上如何跟邵永元交代?

如何安抚邵永元,便提上了议程。太子系折一大将,好似在心上挖了块肉般的疼痛,恨不能多补偿邵永元。晋王又是另一番想法,邵永元本就站太子,天恩是要有的,但不能太重,以免加重太子的砝码。两拨人在朝中引经据典,吵的脸红脖子粗。足足吵了三五日,眼瞅着邵晖云的死,再瞒不住邵永元了,圣上顾及大局,果断的一锤定音,把邵永元封做了太师!

谁料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下首辅就不干了!拱手对圣上道:“从来没有武将做太师的,圣上切勿违祖训!”

太子的大局观到底强些,他一则有私心,二则生怕邵永元伤心之下,倒戈姜戎,忙道:“邵总兵历年来镇守边疆,与虎豹姜戎浴血奋战,到如今的岁数,不好不给些体面的。”

首辅冷然道:“恕老臣直言,太子又置朝廷体面于何地?今日封了邵总兵做太师,边疆八九个总兵,朝廷可有那多太师封赏?再则武将自有武将勋职,何必占文臣的位置?如今封个文臣做总兵,太子以为何?”

太子差点被梗出一口老血,平白弄死了人家的嫡长子,给个中看不中吃的太师怎么了?边关哪个武将不知道是朝廷的补偿太师又不是内阁,不过是叫着好听,竟连这点子名头都不肯让出来。偏生这个理由不好说出口,能摆上台面的,又确实没有封太师的道理。

文官都是另一番想头。对着武将,文官可谓耍尽了威风。休说平级,便是高两三级的,对着文官鲜少有不下跪请安的。是以文官从来自得自家身份。呼喇巴叫一个武将做了太师,虽是虚职,却是名义上的文官之首,谁见了都要行礼,文官们如何咽的下这口气?再有,邵永元做了太师,开了口子,将来的武将又待如何?首辅几乎是痛心疾首的道:“圣上!唐末节度使之祸历历在目,圣上切勿一时心软,酿成大祸啊!”

文官们纷纷响应首辅,竟是不顾派系之争,一致对外!太子还未发言,居然还有人跳出来道:“昔日宋武襄狄公,因功封至枢密副使,乱了纲常,果然就天降大雨、洪水泛滥。朝廷只得贬斥了他,令他最终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他没落着好,朝廷亦损失惨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邵总兵一心为国,朝廷不可陷邵总兵不义。圣上若十分看重邵总兵,武勋自有左柱国,亦是正一品,岂不相宜?”

圣上眉头紧皱,略读过史书的都知道,狄青是结结实实被冤死的。无非是文官不忿他占了位置。自宋以降,对武将防范至深,他理解宋仁宗对文官放任与对武将的打压。可此一时彼一时,他没有宋仁宗那般盛世的好命。此时边关要紧,便是知道抬举武将无异于饮鸩止渴,又真能不喝么?邵永元本就已经是从一品柱国,这虚职比太师还不值钱,竟不是补偿,而是羞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