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捺钵(中)(1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师 1640 字 2个月前

-打那天起,辽人再不像以前那样,有事没事儿的挑衅。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他们的示威从没停止,而且采取了让宋人无法反驳的方式。

比如他们会故意带着宋使绕远路,以示其幅员广大,山河壮丽的大国气派,末了还总要加一句:“真不明白,如此壮美的山河,你们汉人为何要拱手相赠。”

起先赵卞还会很认真的辩解,说石敬瑭是沙陀人。但反而会引起辽人更得意的回忆:‘那后晋和北汉的儿皇帝、孙皇帝们,实在是太乖巧了……’

后来赵卞干脆当起了扎嘴葫芦,全当是一群苍蝇在嗡嗡乱叫了。赵宗绩和陈恪,则一开始就不听他们聒噪,一心游山玩水。陪同的辽国官员并不知道,他们俩是在考察燕云的大山河流、险关要隘……尽管朝廷有这方面的资料,但百闻不如一见。来过见过,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先决条件。

就这样一路向北,从新城县前行七十里到涿州,从涿州前行六十里到良乡。由良乡前行六十里到幽州。幽州即辽国五经京之一的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城内人口繁盛、坊市、廨舍、寺观林立,看上去要比大理城还发达,当然和汴京没法比。

自幽州北行至顺州,由顺州前行七十里到达檀州,也就是后世燕京的密云县。从檀州前行近二百里,到达古北口,古北口又叫虎北口,是著名的雄关,后世有京师锁钥之称。辽国在这里设有驿馆,当天使团就在此打尖。

宋使在此下榻时,有一个必去之处,便是‘杨无敌祠’。杨无敌,即杨业,作为一名与辽人作战牺牲的宋将。却得到辽人崇高的尊敬,他们甚至为他立庙祭祀,且香火十分旺盛……赵宗绩和陈恪没有用晚膳,便带了香烛供品、离开驿馆,往北山上赶去。此时夕阳西下,四围郁郁苍苍的松树。在万丈红霞衬照下,一座两丈高、一丈宽,磨砖对缝、虎头对门的气派山门,映入众人的眼帘。

只见山门两侧有对联一幅,上联是:‘杨老令公做事忠实不二’,下联为:‘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横批是‘气壮山河’。如此糙而壮的对联,据说是出自辽圣宗之手。

从山门上去,便见一个座北面南,前后两院的大祠堂,此时曰暮,院里只有个知客,倒很安静。

一众宋使来到祠堂正殿前,便见到杨老令公的一丈塑像。老将军身披金甲、外罩蟒袍,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握着剑柄,威风凛凛的端坐在宝座上。

老令公的两侧,还立着与他一同战死的长子杨延玉、部将王贵!

三人的眼睛虽然是泥塑金描,但分明放射出凌厉的光,让所有人都不敢直视。愧对老令公呐!

除了上香外,陈恪还受杨怀玉所托,代杨氏子弟来拜祭老令公。

令公祠中,香烛袅袅,陈恪和赵宗绩在铜盆中烧着纸,火光跳跃,将两人带到了七十年前……那是汉民族复兴失败的一曲悲歌……那时候,汉人是这片大地上,最骄傲、最自信的民族。在这之前四十年时间,从周世宗柴荣开始,经过唐末五代沉沦的汉民族勃然复兴,他们东征西讨、天下无敌。一直对辽人进行强硬的压制,不停地进攻,不断地胜利,甚至举国兴兵收复故地!

不幸的是,他们接连失去了两代领袖,帝国的皇位落在一个弑兄的阴谋家手中。但百战百胜的将军和军队还在,他们理想和骄傲还在。为了完成彻底统一、为了一扫百年之耻,也为树立自己的威信,阴谋家举全国之力,发动了夺取幽燕的雍熙北伐。

当年雍熙北伐,宋军兵分三路大举攻辽,在潘美、杨业所帅的西路军攻城俘将,很快便攻取三州的大好形势下。作为主力的东路军掉了链子……大宋第一军人曹彬,竟对他的军队失去了控制。他所指挥的东路军,为争功,不等与西路军会师,违背诏旨,自行北上攻占涿州,又因粮尽退兵。

东路军退兵后觉着不划算,又进军,结果士兵被玩得疲惫不堪,被辽军主力大败。赵光义很快下令在边境增兵,并命三路大军撤兵。

东路军仓惶撤出战场……辽军得以全力对付其余两路宋军。很快,中路的田重进也撤出了战场,全军安然无恙回到国内。但是西路军,却在一连串的大胜之后心有不甘,他们要和辽国来一次硬碰硬,看看到底谁更强!

但碰的结果是蔚州、寰州相继失守,数千守军悉数阵亡……见强敌环伺、败局已定,潘美患了失语症,杨业却不愿像他那样沉默,而是建议‘贼势盛,不可与战’,姑且转移三州民众南下。’

监军王侁却主张正面迎敌。杨业摇头说,这样就败定了……王侁的神色变幻,目光中充满了轻蔑加敌视,讽刺他道:“君侯素号无敌,且令精骑数万,见敌逗挠岂有他志?”

失败?你不是大名鼎鼎的无敌将军么?领兵数万,只想着逃跑,你不是要叛变投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