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朝阳洞天(2 / 2)

抗日铁血执法队 犁耕 2184 字 2个月前

“马晓良,就是你提到的那位从国民师范毕业的人?”苑仲山问道。

“是的。”

“好,这个马晓良比你看问题强多了,有这样的人帮你,你可捡到宝了。”

苗和平插话说:“儿呀,我跟你妈也是这个主意,你要是有个好的出路,强似在这里当什么土匪,让人白眼。”

苗长青见这么多人都劝他,想想这土匪之路确实不是长久之路,就答应道:“好吧,,晚辈听你们的劝告,等弟兄们元气恢复了,我就立刻离开这里投奔张总监的执法队。”

杨胜武从卧室出来后,见土匪不断地从山脚下搬来粮食来,就问:“苗老弟,这藏粮食的地方叫啥?为何鬼子和护院没有烧掉?”

“寄骨寺,说是寺,其实是一个山洞,据说是杨老令公存放尸骨的地方,可碗窑村的老百姓都知道朝阳洞才是杨老令公存放尸骨的山洞,寄骨寺里存放的是‘鞑靼人’的尸骨。辽国在和杨家将作战的过程中发生内乱,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双方发生搏杀,只一晚上便尸骨满地。这件不光彩的事情让辽国很没面子,他们的首领命令不许将这些死难士兵的尸体运回后方,随便找个山洞寄放就行了,于是,碗窑村的这个山洞就成了寄放死于内讧辽兵的地方。我们占据两狼山后,就把寄骨寺当做了存放粮食的地方。因为这里一般人都不敢去,即使是现在,寄骨寺里还有许多瓮缸,每个瓮缸底下扣着一具尸骨,你想,谁愿意到一个阴森森的山洞里,还有,当时鬼子和护院忙着追击马晓良他们,那顾得上寄骨寺啊。”

“哦,看来这两狼山到处与我们杨家有关啊。”杨胜武感慨地说。

“是啊,这是一座由杨家灵魂铸就的大山,你还没见李陵碑呢,杨老令公就是头撞李陵碑死的。”

杨胜武一听李陵碑,心里一个机灵,忙说:“在哪里?远吗?”

苗长青一指不远处的一个山腰,说:“就在那里,叫狼心窝,离苏武庙不远,哪天我领你去。”

“好的,等哪天我回了老家,就会对家人说,我去过两狼山,还见过朝阳洞和李陵碑。”杨胜武说。

晚上,杨胜武与“滚地龙”谭佳伟、“飞天鹰”姚伟等人住在朝阳洞里。水香沈涛把守第一道关卡,“坐地虎”连惠东带人把守第二道关卡,粮台沈涛则住在朝阳洞左侧搭建的房子里。

第二天,谭佳伟陪同杨胜武回苏武庙,路过狼心窝时,杨胜武特意到了李陵碑前看了看。

关于李陵碑的来历,相传,汉武帝时骑都尉李陵率军由肃州北出居延海抗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凯旋后见华城胡一带水草茂密,四面沙丘回护,是个屯兵的好地方,便下令在此驻扎。一曰,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岿然耸立,想到征战匈奴的赫赫功绩,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于是,命令全军将士曰以继夜轮班运土填湖,夯筑了一座黄土墩台,李陵亲笔书写了“誉满边关”四个大字,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然后刻字勒石,立于墩台之上。匈奴早就探知消息,趁机起兵反攻,李陵急忙督军迎击。由于士卒长时间填湖筑台,劳累过度,士气低落,而单于兵强马壮,攻势凌厉,汉军很快就溃散兵败。李陵力竭而被单于生擒。

但不知为何这李陵碑到了怀仁的两狼山,碗窑村的人只知道,自打他们记忆起就有这李陵碑。

杨胜武见一块斜插在土石中的李陵碑上依稀有“骑都尉李少卿题”的字样,更奇怪的是还有一个窟窿,有些好奇。

“杨兄,这个窟窿就是杨老令公头撞的地方。”谭佳伟解释道。

杨胜武抚摸着这座碑,李陵碑一晃,但没倒,心想,杨家前辈为了大宋江山可谓殚精竭虑,可遇上了歼臣挡道,可怜没死在沙场,却死在歼臣的算计之下,可以说死得有些冤枉。

“杨兄,这李陵碑无论你怎样推都不倒。”谭佳伟说完上去就是一阵猛推,可不是,眼看得摇摇晃晃,可就是不倒。

“这或许就是杨老令公精神屹立不倒的象征。”杨胜武叹口气说。

看完了李陵碑,到了苏武庙,见昨天受伤的人伤势稳定,杨胜武这才放下心来。

一天没见面,沈学亭见了杨胜武好像有几天没见似的,脸上都是依依不舍之意。

没几天,碗窑村的周美云和苑爱静他们也上山来,两狼山渐渐恢复元气。

这期间,“雁北狼”提议让杨胜武当三大家的,可杨胜武极力推辞,没办法,众人就推举苑爱静为三当家的,外号叫“红半天”。杨胜武在大家的热情邀请下,当了两狼山的军事顾问,位居“雁北狼”之下,每次摆座椅,都在苗长青之下,“霸王鼎”马俊富之上,众人也就慢慢认可了这位位居第二的军事顾问。

苑爱静和周美云也成了好姐妹,就住在朝阳洞右侧搭建的房子里,专门成立了一个女兵队。这期间,附近陆陆续续有投奔两狼山的人来,有男有女,人数虽没有原先的人多,但也有了六七十号人。